第(3/3)页 回师后,柴荣又拜他为义成军节度使、检校太保,仍任殿前都指挥使。 此年冬,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濠州、泗州,充当前锋。 此时,南唐在十八里滩扎寨,柴荣刚刚商议用骆驼摆渡军队时,而赵匡胤已率先单骑横渡而过,他的部下骑兵也紧随他渡过了河,因而攻破南唐军寨,同时,后周军用缴获的南唐战舰乘胜攻克泗州。 不久南唐在清口驻军,赵匡胤随柴荣两翼分兵沿淮河东下,连夜追到山阳,擒获南唐都应援使陈承昭,次年正月攻下楚州。 随后,柴荣南下扬州,赵匡胤乘胜在迎銮江口、瓜步(今江苏扬州南)连破南唐军。 此后,南唐被迫求和,割江北与后周,柴荣罢兵北归。 赵匡胤在此役中奋勇作战,于五月移领忠武军节度使。 显德六年(959年),柴荣北伐,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。到达莫州,先到瓦桥关,守将姚内斌投降;又打退几千名契丹骑兵,关南平定。 柴荣在行军路上,审阅各地所上文书,得到一只皮口袋,袋中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,上面写着“点检作天子”,柴荣感到这件事十分奇怪。 当时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,柴荣卧病回京,命赵匡胤任检校太傅、殿前都点检,以接替张永德。 同年,柴荣驾崩,年仅七岁的柴宗训(后周恭帝)继位,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、检校太尉。 显德七年(960年)正月初一,后周朝廷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,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,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。 正月初二,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,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(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)。 这天晚上,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,说“今皇帝幼弱,不能亲政,我们为国效力破敌,有谁知晓;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帝,然后再出发北征”。 不久,出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被这些言论煽动起来! 次日,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(即宋太宗赵炅)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,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,让他们将先准备好的黄袍,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,然后众将士拜于庭下,拥立赵匡胤为皇帝。 众将士接受并圆满完成这个仪式,然后,全军将士跪在赵匡胤面前,呼喊万岁! 这个声音很大,在几里外的人都能听到! 被黄袍加身后,赵匡胤装出一副被迫和不情愿的样子说:“你们自贪富贵,立我为天子,能从我命则可,不然,我不能为若主矣。” 拥立将士们一齐高喊“惟命是听”! 于是,赵匡胤就当众宣布:“回开封后,不得惊犯太后和主上,不得侵凌公卿,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,服从命令者有赏,违令者族诛。” 诸将士都应声高喊“诺”。 于是,赵匡胤马上率兵变部队回师开封。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、王审琦等人,他们都是赵匡胤过去的“结社兄弟”,得悉赵匡胤兵变成功后,他们便打开城门接应赵匡胤的部队。 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,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,在仓促间想率兵抵抗赵匡胤的军队,但他还没有召集军队,就他被军校王彦升杀死。 于是,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整个都城开封! 这时,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,仓促遣将抵抗变军,大呼上了赵匡胤的大当,但一切都已无法挽回,他们只得率百官听命于赵匡胤。 随后,朝廷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,宣布柴宗训禅位。 同年正月四日,赵匡胤在开封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,时年三十四岁 。 之后,赵匡胤朝廷下诏改封柴宗训为郑王。 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(今河南商丘),遂以宋为国号,仍定都开封,改元“建隆”,史称“宋朝”“北宋”。 建隆元年(960年),赵匡胤的生辰(二月十六日)被定为“长春节”(开宝九年赵匡胤去世后,该节废止)。 一次大规模的朝代更迭就这样风雨突变般地完成了! 从此赵匡胤依靠深厚华夏文治武功的深厚底蕴,开始大宋皇朝的太平盛世及人间繁华! 从此,华夏大地结束了唐朝末年内乱以来,八十多年的悲惨乱世,迎来了大统一,大发展,令华人为之骄傲的,充满华光异彩的梦幻大宋! ..... 第(3/3)页